“這一輪貨幣政策調整的力度非常大,而且未來還有一定的預期,市場的反應也比較積極。”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lián)席院長趙錫軍近日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綜合運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央行打出了支持性貨幣政策的“組合拳”,以支持實體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
從央行“三支箭”齊發(fā),到中長期資金入市新政出臺,國慶前一周政策組合拳十分給力:9月24日,央行、金融監(jiān)管總局、證監(jiān)會三部門負責人預告多項金融政策即將發(fā)布。其中,政策利率下調20個基點的幅度為近4年最大,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預期平均降幅0.5個百分點,有望惠及1.5億人。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任務。隔天,降準降息正式落地。
不少專家的共識是,政策開始“搶時間”。在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看來,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經濟目標表述雖有變化,但“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經濟形勢,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未變。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于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jié)表述更為積極,穩(wěn)增長政策著墨較多。
貨幣政策一馬當先
“過去這一周的政策是人心所向,對于整個市場來講有一種久旱逢甘露的感覺。”在9月28日開幕的2024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分享了他這一周的感受,團隊接到各種各樣來自全球投資者的電話會議、視頻會議。
國新辦9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央行、證監(jiān)會、金融監(jiān)管總局相關負責人發(fā)布了多項金融政策,涵蓋降準、降息、降存量房貸利率,創(chuàng)設支持股票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的各類工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注意到,央行行長潘功勝在發(fā)布會上宣布通過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操作新增8000億元資金投入股市。“(這)成為我國歷史上首次央行直接向股市提供流動性支持。”田軒說。
這場發(fā)布會上,潘功勝還在介紹“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時透露,央行計劃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guī)模是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guī)模。“我和吳清主席講,只要這個事兒做得好,第一期5000億元,還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元。通過這項工具所獲取的資金只能用于投資股票市場。”潘功勝說。
這種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之間的現(xiàn)場互動,也意味著此輪政策聯(lián)動更為密切。趙錫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過去也有多部門聯(lián)合出臺政策,但這一輪貨幣政策調整針對性強,除創(chuàng)設兩類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專門針對資本市場外,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jiān)會還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加力資本市場需要金融監(jiān)管總局、證監(jiān)會等多部門的共同支持。”趙錫軍說。
證監(jiān)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權益類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各類養(yǎng)老金等專業(yè)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從17%提高到22.2%。
證監(jiān)會主席吳清在上述發(fā)布會上介紹,《指導意見》提出的措施之一是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huán)境,重點是提高對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jiān)管包容性,全面落實3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促進保險機構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為資本市場提供穩(wěn)定的長期投資。同時,引導多層次、多支柱養(yǎng)老保障體系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完善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yǎng)老保險資金投資政策制度,鼓勵企業(yè)年金基金根據持有人不同年齡和風險偏好探索開展不同類型的差異化投資。
財政加力可期
降準、降息、降存量房貸利率……市場等來了期待已久的貨幣政策工具。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浦山基金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看來,眼下貨幣政策“一馬當先”,財政政策也應該跟上。他認為,央行貨幣政策的方向是對的,但受到各種客觀條件限制,只能一步步來做,不能苛求更多。現(xiàn)在啟動經濟的關鍵還是財政政策,“一子落而滿盤活”,必須顯著加大財政的擴張力度。
在2024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余永定表示,基礎設施投資還有相當大的空間,“我們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現(xiàn)在面臨著資金缺口的問題”。
“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給錢’是一個方面,但‘用錢’是更重要的方面,關鍵要讓各類經營主體能把錢用起來,創(chuàng)造價值。”在趙錫軍看來,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意味著后續(xù)財政政策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增量逆周期財政政策重點在于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及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并未改變。同時,當前經濟運行出現(xiàn)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會議強調,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切實做好基層“三保”工作。要發(fā)行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更好發(fā)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
“目前市場對財政體系的增量政策期待較高。預計后續(xù)財政政策將在加力的同時,更加重視結構調整、績效提升,包括盤活存量資產和沉淀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化解地方債等。”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教授孫鯤鵬告訴記者,財政發(fā)力預計將以新增國債發(fā)行為手段,對中小企業(yè)、就業(yè)困難人群提供支持。
實際上,今年以來,我國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有所加大,措施包括發(fā)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大中央預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guī)模、實施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但前一個時期政策實施進展尚不及預期,地方專項債發(fā)行和使用進度偏慢,這既有項目儲備不足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財政和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償債壓力增大,投資能力下降的因素。”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看來,當前我國中央政府負債水平和杠桿率較低,從國際比較看,中央財政是有空間的,可以適當擴大中央政府赤字規(guī)模。
他還提到,增加赤字規(guī)模可以用于幫助地方政府清償新冠疫情期間拖欠的企業(yè)賬款,尤其是應對新冠疫情的公共衛(wèi)生支出。“解決拖欠企業(yè)賬款問題,既能擴大有效需求,更能增強企業(yè)信心。”
直面新變化 聚力穩(wěn)增長
不同于往年通常在4月、7月、12月召開相關會議,此次討論經濟問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9月底召開。多位專家認為,這是直面問題,釋放了穩(wěn)經濟、穩(wěn)增長的強烈信號。
中國銀行研究院9月26日發(fā)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顯示,內需有效改善對未來經濟景氣恢復較為關鍵,但內需改善幅度更多取決于政策力度與效果。該報告分析,若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果較好,預計四季度消費同比增長4.5%左右,全年增長3.6%左右;若政策效果持續(xù)性不佳,仍延續(xù)三季度以來相對低迷的態(tài)勢,預計四季度消費同比增長3%左右,全年增長3.2%左右。
對于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超預期召開,業(yè)內人士認為,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為5%,但壓力仍存。本次會議實際上是為了推動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的完成,即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田軒注意到,這次會議的表述堅定果斷,更加積極、有力。他舉例分析說,針對當前經濟形勢,提出“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的降息”,關于房地產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wěn),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政、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fā)展新模式”等。
“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上直面問題,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求增加責任感。”在田軒看來,目前,全球經濟步入復蘇進程,在亞太地區(qū),中國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他認為,9月27日落地的降準降息這一系列罕見的超強度、超密集的政策組合,對市場的推動非常明顯。下一步,宏觀政策應保持政策效能,助力經濟復蘇,更重要的是要助力完成經濟的高質量增長轉型,“這些關鍵問題均需進一步冷靜思考、研討。”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芳菲 審核:韓芳 簽發(fā):呂驥)
video